PLOS Pathogens|中國科學家揭示中菊頭蝠ACE2s多態性對SARS-CoV-2相關的蝙蝠
近日,國際學術期刊《PLOS Pathogens》在線發表了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錢朝暉/吳志強聯合北京大學張英濤的最新研究成果,論文題為Effect of polymorphism in Rhinolophus affinis ACE2 on entry of SARS-CoV-2 related bat coronaviruses(《中菊頭蝠ACE2s多態性對SARS-CoV-2相關的蝙蝠冠狀病毒入侵的影響)。該工作發現了中菊頭蝠多態性對于SARS-CoV-2相關的蝙蝠冠狀病毒入侵影響的具體分子機制,該研究對于深入研究冠狀病毒的入侵,進化以及疫苗設計提供了思路。
蝙蝠冠狀病毒RaTG13跟新冠病毒在核酸水平具有96.2%的同源性,并且能利用人ACE2和中菊頭蝠ACE2入侵細胞,但除了中菊頭蝠外,是否有其它蝙蝠蝠種ACE2能介導RaTG13的入侵并不清楚。
本論文發現,在18個東南亞常見的蝠種中,只有中菊頭蝠ACE2能高效介導RaTG13病毒的入侵,表明RaTG13病毒的蝙蝠宿主可能非常有限。中菊頭蝠ACE2存在7個多態性變種,它們對于介導RaTG13的入侵效率相差較大,但對于SARS-CoV-2和其它幾種SARS-CoV-2相關的蝙蝠冠狀病毒入侵并無差異。
圖1.RaTG13感染的蝠種及中菊頭蝠多態性對RaTG13和SARS-CoV-2入侵的影響
進一步的突變和序列分析發現ACE2的34,38以及83位以及S蛋白上的501和505位氨基酸在病毒入侵中起著關鍵作用。相關結果表明RaTG13病毒有可能傳播到中菊頭蝠中并不是很久,在中菊頭蝠上適應并不是非常好。T372A位點的突變能顯著增強病毒對不同中菊頭蝠ACE2多態性的感染,但卻變得對中和血清更加敏感,表明免疫逃逸可能在自然選擇T372中起著關鍵作用。該研究對于深入研究冠狀病毒的入侵,進化以及疫苗設計提供了思路。
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錢朝暉/吳志強和北京大學張英濤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。博士生李佩、胡家鑫和博士后劉炎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。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項目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科技創新工程、北京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。
本期編輯:木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