蝙蝠的貢獻可不只一個“諧音梗”
春節臨近,兔子吉祥物無疑成為過年的主角之一。作為節日慶典不可缺少的元素,吉祥物文化源遠流長。在我國,不少動物都有吉祥寓意,蝙蝠就是其中之一。蝙蝠的“蝠”和“福”諧音,因此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奉為吉祥之物,很多陶瓷、剪紙、織染等工藝品上都有蝙蝠圖案。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商代早期蝙蝠玉雕,古樸生動,有學者推測蝙蝠是當時某個族群或方國的圖騰。此外,“蝠”與“福”諧音,豐富了“福文化”的意象與內涵,如福壽雙全紋樣是由蝙蝠、壽桃和兩個銅錢組合而成的,五福臨門圖案則是門窗上飛著五只蝙蝠。諸如此類,不勝枚舉。
蝙蝠是脊索動物門、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,是唯一能夠真正飛翔的哺乳動物,體型大小不一。在泰國石灰巖洞內,生活著一種小蝙蝠,個頭與大黃蜂差不多,故名大黃蜂蝙蝠,又因鼻子長得像豬鼻子,所以也叫泰國豬鼻蝠,其體重僅一兩克,體長不到兩厘米,翼展不過七八厘米,放在手掌上,實在萌萌噠。當然,東南亞也存在巨型蝙蝠,如馬來大狐蝠、菲律賓金冠飛狐,它們體重1000多克,體長可達二十幾厘米,翼展一米以上,面對如此龐然大物,不禁讓人毛骨悚然。
本文轉自:科技日報